太极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招生对象、学制与学习形式
(一)招生对象:面向全国招收适龄青年。
(二)学制: 三年
(三)学习形式:全日制
二、专业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太极拳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需求,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适应太极拳运动需要的,职业能力强,具有创业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太极拳运动健身指导、技能传授(太极拳专项培训)、组织管理和经营开发等方面工作。
(二)职业岗位群分析
本专业主要通过学习太极拳运动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国家有关发展太极拳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太极拳运动领域新兴学科为方向,以社会需要为培养目标,以特色专业建设为举措,使太极拳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在未来专门人才市场上适应我国太极拳运动社会化的发展与变化,胜任太极拳运动在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技能培训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各类工作,为弘扬太极拳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就业方向
1.国内外太极拳专职教练。
2.推广普及太极拳运动辅导员。
3.国内外太极养生馆教练。
4.自主创业开办太极养生馆。
三、人才培养要求
(一)知识要求:
掌握太极拳专业学科的系统知识,能够应用太极拳专业学科的基本知识、原理、准则及训练方法和手段对所从事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并对指导、培训目标与出现的问题具有分析、解决和评价的能力。具体有:
1.太极拳理论与实践的基本知识
2.太极拳英语的基本知识
3.武术理论与教学的基本知识
4.中医养生的基本知识
5.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知识
(二)素质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与牢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爱岗敬业,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本职业道德。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太极拳运动的发展状况,熟悉太极拳专业教育基本理论,并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太极拳专业英语达到能一般性运用英语口语传授太极拳和太极养生功。
3.一般的文化基础知识,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知识,一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收集、处理专业信息的能力,并借助网络查阅本专业资料的能力。
4.熟练掌握太极拳运动的技术要领和训练方法,并能掌握常见的太极拳运动项目技术要领,了解大众喜爱的太极拳项目,熟悉常见的太极拳运动的竞赛规则和常用裁判方法。
5.掌握基本的就业、创业知识,有一定的择业、创业能力,知识迁移和继续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卫生保健知识,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岗位基本技能要求
1.专业理念:正确理解太极拳运动技能学与用的关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2.创新能力:富有想象力,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创造精神,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
3.自学能力:能够根据社会发展和职业要求调整知识结构,不断补充新知识,与时俱进。
4.审美意识:了解太极拳和太极养生运动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正确理解传统与创新的关系、社会与审美的关系,辨证地做出审美判断。
5.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快速适应社会,善于进行人际交往。
(四)岗位综合技能或技术应用能力要求
1.政治思想: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2.职业道德:具备从业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务实、钻研、认真、严谨,既有独立工作能力,又有团结协作精神。
3.沟通能力:理解市场经济的特点,了解本行业市场运作方法,具有经济意识和竞争意识,掌握自主创业方式。
4.社会知识:了解与职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社会现状和发展前景,具有一定的社会知识面。
5.经济意识:善于正确理解意图,吸取有益之处,有效表达己见,争取理解和认同,做到得体、有效、理解和包容。
(五)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1.国家武术二级裁判员证书
2.国家武术三段证书
五、课程体系
(一) 课程设置
本专业围绕能力培养目标分别开设文化基础课程(职教中心制订教学计划),专业理论课程:太极拳渊源发展、陈式太极拳拳理拳法、陈式太极拳养生、太极拳宗师故事、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太极拳英语口语简化教程、中医养生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述、社会实践;专业技术课程必修课程:体能训练、武术基本功训练、陈式太极拳套路、陈式太极拳器械推手、陈式太极拳散手。选修课程:拳击、散打、自由搏击、跆拳道、少林拳、表演项目。
(二)主要课程简介
1.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对学生进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理论、宪法及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与内容的教育,使他们了解作为一名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知识,以增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
2.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1)太极拳专选课
主要学习陈式太极拳的传统套路、竞赛套路以及太极器械等内容;使学生熟练掌握太极拳运动的技术要领和训练方法。
(2)太极拳理论
主要学习太极拳的起源、文化、养生和太极拳的基本运动规律、
基本技能的理论依据等内容。
(3)运动解剖学
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和主要功能,通过实验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并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技能。
(4)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人体运动过程的生理学原理,了解不同年龄、性别、不同运动项目和不同锻炼水平人群的生理学特点,掌握科学的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的方法,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
(5)运动训练学
是研究运动训练活动过程一般规律的科学。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运动员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6)太极英语口语简化教程
主要用英文讲授太极拳的经典故事、专业词语、相关术语、动作要领和教学方法。
(7)太极养生功
主要讲授太极拳与养生的基本原理,传播太极拳养生功,通过练习学习太极拳养生功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健脑,延年益寿,保持社会和谐发展。
(8)中医基础理论
主要介绍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着重于气血论、经络穴道和骨骼等内容的讲述。
(9)中医养生学
是研究阐释人类生命发生发展规律,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益寿延年基础理论、方法的一门实用学科。
(10)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主要讲授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历史以及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11)球类
掌握球类运动的健身方法,胜任教学和课余训练工作,具有裁判能力。
(三)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
1.社会实践
主要利用假期的时间,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增加学生的实际演出经验,以及专业的应用能力,为学生就业提高竞争力。
2.武术裁判员证书与武术段位考评
通过段位考评,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水平,证书的取得更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特色
本专业的培养模式是从社会人才需求出发,制定培养方案、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管理和评价,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专业特色主要以太极拳专业+英语+中医养生保健课程建设,拓宽太极拳专业的教学领域,培养学生的专业教学能力,以及太极拳职业技能鉴定和参加各种太极拳大赛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使本专业的毕业生能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
六、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主任委员: 张保忠
副主任委员:王西安 马斌 张玉哲 梁建立
委员:陈延仑 任鹏 关高峰 朱红霞 樊向新 孟旭
秘书:王莉芳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简介:
张保忠 张保忠太极武院院长 武术七段
王西安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 武术九段
马 斌 张保忠太极武院执行院长 副教授
马 明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太极拳学院院长 教授
周小川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社区教育学院院长 高级工美师
邢树强 焦作大学太极武术学院院长 教授
路铠铭 焦作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高级工艺师